眉山东坡翠竹
眉山东坡翠竹,是四川省眉山市的著名特产,据传是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创制的一款绿茶,具有外形扁平直滑,两端尖细,形似竹叶,叶绿均匀等特征,素有色绿、香郁、味醇、形美四绝之美誉,深得饮者喜爱。
眉山东坡翠竹是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创制的一款绿茶。苏东坡是品茗高手,对茶的煎烹、品饮、药用、制作等皆有独到见解和创新,“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,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”,煎茶,品茗是苏东坡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。
北宋嘉佑二年,正当三苏父子名震京师时,母亲程夫人病故,父子三人回到四川奔丧。办完母亲丧事后,东坡兄弟二人上峨眉山去还愿。兄弟二人到达报国寺,沿蜿蜒山路来到万年寺。寺后山坡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茶树,这茶树长得很特别,叶片丰厚细长,微向内卷,叶片上有一道清晰的叶脉,状似翠竹的竹节。苏东坡大喜,知此树便是唐时生产贡茶的茶树。苏东坡早忘了还愿之事,急忙采摘了一大包鲜叶,便拽着兄弟苏辙转身回到家。
苏东坡把采回的鲜叶经过精心的煎、揉、焙、晾、晒,将鲜叶制成上品茶叶。这天,他请来父亲和兄弟,将茶煎好奉上。父亲苏洵细啜慢品,感觉茶味鲜美甘甜,茗香直透心脾,连呼“好茶!好茶!”苏东坡转身问苏辙道:“细啜此茶,恍若天人合一,物我两忘。你可知此茶为何爽口生津,茗香四溢?”“兄弟委实不知”苏辙问道,“请兄长赐教!”苏东坡笑道:“我今天所泡的茶叶采自唐朝贡茶之树,制作工序讲究,茶品自然上乘。其次我取蟆颐观中老人泉水泡茶。泉水水质性缓、甘滑,保茶本色,增清香,润喉舌,生津液。三是用瓦炊煮水,桑树根作燃料,紫砂壶泡茶,茶味醇净色香,所谓‘桑梗煨瓦炊,贡茶入紫砂’也。四是用白窑瓷碗盛茶汤,茶汤色鲜如新。一壶好茶,能凡心孕禅,宁静致远。”苏辙听了兄长一番说道,由衷佩服道:“兄长深得黄道辅《品茶要录》之‘委曲微妙’之要旨,兄弟万不及一也!”苏东坡忙拱手说:“茶道之学,学无止境,我亦仅知其皮毛矣!”苏洵听兄弟二人一番议论,心中十分高兴,补充道:“你们看这茶汤不仅色鲜如新,且叶片竖立于茶汤中,不沉不浮,不散叶,形似节节翠竹,形、色、味、韵皆远胜于唐时贡茶。好茶啊!”苏东坡欣然一笑。
后来,苏东坡回京任职时,便把这茶带到了开封,送给恩师欧阳修。欧阳修是文坛领袖,品饮后,大加夸奖。有人对此很不服气,要与东坡赛茶。此人叫蔡襄,是宋朝四大书法家之一。
蔡襄是闽南人,他认为闽茶优于蜀茶。这天,蔡襄和苏东坡各自携带家乡的上等茶叶来到欧阳修府上。一番寒喧后开始"斗茶"。闽茶厚重味浓,蜀茶清新天然,大家品尝后,觉得蜀茶略胜一筹。欧阳修把苏东坡叫到一旁问道:"按理蜀茶与闽茶不相上下,可今天老夫饮来,却比平日更鲜美,是何道理?"苏东坡冲老师一笑,说:"所谓饮茶之道功夫在茶外。我今天所用之水,系竹根浸泡后澄清烧沸后再冲泡的,自然胜出一筹。"欧阳修叫道:"好你个小子,埋了恁大一个机关。我知道你素来喜欢竹子,我看这茶就叫'东坡翠竹'吧!"从此,"东坡翠竹"的名声不胫而走。
再后来,苏东坡一贬再贬,贬到了海南,他在海南瞻州写下《汲江煎茶》诗,诗中写道:"活水还须活火烹,自临钓石取深情。大瓢贮月归春瓮,小勺分江入夜瓶。茶雨已翻煎脚处,松风忽作泻时声。枯肠未易禁三碗,卧听荒城长短更。"这也许可以看作苏东坡对茶道研究的最好心得吧。
光阴荏苒,苏东坡与“东坡翠竹”的故事一直在民间传颂。如今,在苏东坡的故乡--四川省眉山市,“拾点利茶业”斥巨资开发出了“东坡翠竹”这一茶中珍品。此茶鲜叶采自峨眉山云雾深处高山茶区,制作工艺十分考究,茶叶清纯静谧,品啜之间,“茶禅一味“,汇聚于心,令人心旷神怡,妙不绝也!
东坡翠竹外形扁平直滑,两端尖细,形似竹叶,叶绿均匀。内蕴馥郁,汤色碧绿,味甘醇鲜,入口香馥如兰,素有"色绿、香郁、味醇、形美"四绝之美誉,深得饮者喜爱。